【学习郑守仁】《长江之子——郑守仁》之读后有感
发布时间:2020-11-11   来源:华傲 李睿鑫   点击数:805  

(李睿鑫)读了《长江之子——郑守仁》这本书,我感触很深。郑守仁院士出身贫寒却怀抱梦想,吃苦耐劳为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及围堰设计施工和三峡工程设计、施工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工作中,每每遇到压力挫折,他总是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实事求是,认真解决每一个问题,他也因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生活中,他这种踏实肯干、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给迷茫的一代青年树立了榜样,指明了人生的奋斗方向。在学术上,郑守仁院士对国家和水利事业的贡献以及他对后辈学生广泛久远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学术领域。他影响了一代水利人乃至一个水利时代。

一、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你我皆是追梦人

“熟悉郑守仁的人都说,郑守仁唯一的爱好是工作,从年轻到年老,他几乎每天都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有时甚至没白天没黑夜地连轴转,就像被电机驱赶的陀螺。”

——摘自《长江之子-郑守仁》

身为水利人,内心都怀有一颗水利梦。在水利行业工作奋斗,你我皆是追梦人。郑守仁院士最初因想要改善家乡一带水患频发的状况,因此内心种下水利梦想的小小种子。那时谁也没想到,这颗种子一旦发芽便深深地扎根,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蓬勃向上,更要确立心中的梦想。梦想不是虚无飘渺的,它是一种理性,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力量,人们因此能去坚持、去拼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年轻一代面临着更多的社会诱惑,我们要抵御诱惑,就首先要坚定个人理想,并坚定为理想奋斗终身。坚定信念,不忘初心,郑老用毕生为我们上了一课。他的专注付出,坚定梦想的精神时时提醒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郑守仁院士不仅仅是水利奠基人,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党员。1965929日,是这位老党员入党日,他说这是他最难忘的一天。成为党员后,他更加积极上进,激励他“做的更好”,成为当地人口中雷锋式的人物。

作为新一代年轻党员同志,我们需倍加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立足自身工作,埋头苦干。我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希望在学思践悟中增长本领,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能力,不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旗添光彩。不忘初心,我们作为有担当的青年更要坚定不移跟党走、毫不动摇听党话、一心一意跟党干,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习总书记的讲话中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不仅要坚定工作梦想,更始终要谨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不忘初心,一心一意跟党干。国家青年作为党的未来和希望,更要把自身成长、前途发展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人民大众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作为青年,要努力担当起新时代的光荣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实干取胜,吃苦耐劳

“查阅档案,有一篇郑守仁写的《全年劳动实习思想总结》,记述了他在劳动过程中成长进步的经历和体会,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下工地我就被工人同志那种不畏艰难困苦、积极肯干的劳动劲头所感动。工人同志很关心我,主动给我安排床铺、食宿……我的身体在劳动中逐渐练得结实了,原来只能挑五六十斤,到后来可挑百来斤。与工人一样挑砂,冒着风雪,爬坡路滑,也争先恐后……工人们看我能吃苦耐劳,也把我当自己人了。’”

——摘自《长江之子-郑守仁》

据书中记载,郑守仁院士年轻时刚去陆水建设工地,与工人共同劳动,挑砂石、挖土开山、打风钻、开往基坑,什么重活都干。党办宣传办的记者也评价他朴实忠厚、谦虚谨慎、劳动积极、学习刻苦。

宋庆龄说“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一个人要想出成绩,想有所作为,如果能吃苦耐劳,必能实现梦想。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是这样,已经有所成就的名人也是这样,林语堂在70多岁的高龄编撰英汉字典;郑老重病缠身时,还在为整编三峡工程建设技术资料呕心沥血。在这个社会上吃苦耐劳必能够有所建树,有志者事竟成,上天也会显降好运给你。这一点我们必须坚信。

现在社会上有些年轻人自视甚高,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找工作愿留大城市,找单位讲究舒适度,在单位愿到办公室……至于去一线、到基层,则是想也不去想。就算“委屈”一下自己先就了业,很多时候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高,难以安下心来踏实工作。结果一段时间过去了,大事干不来,小事做不好;单位换了很多,水平和能力没长多少。像这样的,都是心浮气躁、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所致。

其实,每一个岗位都能锻炼人,而且越是最基层的地方,接触的事情越多,所获得的经验越丰富,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也提高得越快。很多伟大的成功人士在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都认为,是基层的艰苦环境磨砺了自己。郑老一生的辛勤刻苦的经历教育我们年轻一代要学会吃苦、能吃苦,必须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努力成为一个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的人,才会有面对生活的力量。

作为一个青年人吃苦耐劳精神永远不能丢。不仅要把这一宝贵财富永远记在心上,更要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沉下心来,从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干起;扎扎实实,从一件件琐碎的小事上做起,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坚持下去,必会大受其益。

红军长征精神是指长征途中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是革命先烈徒步两万五千里,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平时繁重工作确实很辛苦,但美好的生活是靠我们用双手劳动去争取的。共产党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带给自己的是宝贵的知识、技能、经验,还有财富,是人民的信任、支持。党员只有肯于吃苦、乐于吃苦、敢于吃苦,才能怀有“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党的事业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奔跑者的时代,只有特别能吃苦耐劳,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只有特别能战斗,才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因此,党员干部要保持奋斗者的姿态,要能挑最重的担子,攻最难的山头,接最烫手的山芋,要在奋斗中寻找幸福感和获得感,要快马加鞭、只争朝夕,满怀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让冲锋姿态成为奔跑常态。为伟大事业向前推进贡献力量。

三、敢于创新,勇于担责

“三峡大坝裂缝给郑守仁和其他建设者上了震撼的一课。面对社会上对三峡大坝左侧泄洪坝段裂缝问题的质疑和指责,郑守仁没有回避,而是主动与业主、施工单位携手,以积极审慎的态度进行处置。当大坝裂缝处理取得理想的效果后,郑守仁举一反三,又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必须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能否改变国际上‘无坝不裂’的惯例,最大限度减少混凝土裂缝,甚至浇出无缝大坝呢?……

……沉默了一会儿,已经重病缠身的郑守仁又说:‘因为是建设三峡工程,责任大、压力大,又常常担心自己能力有限、水平不高,怕事情做不好,犯错误、捅娄子,精神常处在紧绷状态。到了三峡工地不久,我的失眠症越来越厉害了,还患上了高血压症,从此就离不开安眠药和降压药了。还好经过参建各方的团结拼搏、艰苦努力,总算保质保量地把三峡工程建成了。我作为参建大军的一员,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说到这里,郑守仁的眼眶湿润了。”

——摘自《长江之子-郑守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位老者以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这两句诗的真切内涵。郑老顶住巨大压力,仍敢于创新,勇于担责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正处于历史的交汇期,也是重要机遇期。生逢其时的我们既拥有广阔的舞台,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要解决发展的瓶颈,要摆脱前进的掣肘,唯有持之以恒,创新图强。要做有创新意识的人,我总结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首先要打牢基础,学以致用。我们年轻一代要持续加深对“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下得苦功夫,才有真本事。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用好知识、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想法。正所谓“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通过“学习-运用-再学习”的螺旋式上升,大家的创新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第二,创新关键要攻坚克难,持续攀登。创新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向难而行、愈难愈进,才能脱颖而出,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真金不怕火炼,好金就得火炼。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要害怕一时的挫折,也不要满足一时的成绩,要敢想敢为、不断攀登,让创新成果做大做强,引领行业和领域走向进步。

第三,创新尤其要勇担重任,矢志报国。打牢基础、不懈攀登之后,我们一定会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但一个人的事业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要看能否担起历史责任。责任与能力犹如创新的两翼,唯有两翼齐飞,才能让创新在岁月的洗礼中真正留下印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我们年轻一代更要争做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奇迹。

抚今追昔,沧海桑田,正是几代人努力、刻苦、创新,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放眼未来,辉煌待续,中国梦需要我们来传承接力。之于个人,要以勤奋刻苦而立,炼就扎实功底,不驰于空想而务实学;立足行业,要以创新而进,不断攻克难关,不骛于虚声而登高峰;服务国家,要担起复兴重任,不负于时代而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