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篇布局“十五五”】以水利强基赋能支点建设 以实干担当续写荆楚安澜
发布时间:2025-09-29   点击数:32  

 

以水利强基赋能支点建设 以实干担当续写荆楚安澜

 

湖泊所支部  来银

 

一、十四五收官:水利强基固本,荆楚安澜筑基

十四五时期,湖北水利以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为主抓手,扛牢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政治责任,交出了一份保安全、惠民生、促生态的优异答卷,为湖北省水科院深入推进水利规划设计与科学研究提供了实践沃土。

——水生态修复持续深耕。院扎实开展众多湖泊与河道的生态治理实践开展了南湖东湖等湖泊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准施策,有效改善了湖泊的水环境质量。听涛内湖生态养护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在长湖、青山湖等湖泊的生态修复工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湖北地区湖泊特点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水利规划设计有力支撑。院积极承担重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任务为孝昌、来凤、建始等地现代水网规划出谋划策,科学制定了潜江湖泊保护规划方案,为茅箭区、孝南区等地幸福河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有力保障了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提供了优秀范例。

——水利科研工作成果丰硕。结合湖北水利发展要求,不断推进水利科学研究,开展了四湖流域洪水调度模型研究、取水许可管理数据归集及统计分析项目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科研课题。这些项目的实施提升了院的科研水平,为水利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支点建设:锚定新坐标,水利担当新使命

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对水利事业提出锻造新引擎、夯实硬支撑、昂扬精气神的三维要求,为我院精准对接需求、深化专业服务指明了方向。

在锻造新引擎方面,要求我们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水利行业也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需求。我们需要加大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监测等新技术在水利领域应用的研发投入,打造智慧水利新引擎,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效率。

夯实硬支撑意味着我们要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湖北作为水利大省,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在水利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极端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旱、供水等综合能力,为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昂扬精气神要求我们加强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面对日益复杂的水利工作任务,我们需要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精神的团队。弘扬水利行业的优良传统,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湖北支点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三、砥砺前行:聚焦新任务,实干赋能新发展

立足十五五近百项重大水利项目、3500亿元投资规划,我院将以专业所长服务湖北水利发展大局,在规划引领、生态修复、科研创新中践行使命担当。

以精准规划对接水网建设需求。深度参与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聚焦六大体系中的水资源配置网络完善任务,开展水网单元协同融合研究,优化市县局域水网布局方案。对接现代化灌区建设与易涝区治理需求,深化灌排体系规划技术研发,为荆楚粮仓灌溉根基提供规划支撑。参与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强化河湖生态空间管控与功能修复的规划衔接。

以系统技术助力生态保护修复。聚焦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开展湖库生态治理研究,优化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方案。深化湖泊综合治理湖泊生态演变科学探索,提升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以创新突破强化科技支撑能力。紧扣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参与河湖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遥感监测技术水利应用实践,对接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需求加强与国内相关研究单位协同创新,培育水利新质生产力。传承抗洪精神,建立重大汛情旱情技术响应机制,以专业能力筑牢水利安全防线,为支点建设提供坚实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