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事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
湖北支点建设三维突破
人事科党支部 高健
“十四五”规划实施已进入收官阶段,“十五五”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待展开。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湖北省明确提出以“三维突破”为战略路径——锻造科技创新新引擎、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昂扬“抗洪精神”精气神,全力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建成。作为全省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省水科院肩负着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的重要使命。人事科作为院干部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深知责任重大,必须立足全局、主动谋划,将人事工作深度融入全院发展战略,以务实有效的举措服务支点建设。下面结合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聚焦“新引擎”,构建人才引育新生态,为支点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创新的第一资源。湖北作为科教大省,资源优势明显,但如何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是关键课题。近年来,院人事科紧紧围绕科技创新需求,着力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良性生态,推动人事工作从传统管理向战略支撑转型。
(一)精准引才,拓宽人才“蓄水池”。我们坚持“高精尖缺”人才导向,主动服务国家水安全战略和湖北水利发展需要。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十四五”期间,成功引进博士研究生17人(其中11人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硕士研究生61人,为流域综合治理、数字孪生水利、水网工程、智慧水利等前沿方向补充了新生力量。另一方面,我们持续规范聘用人员管理,修订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实施分类管理,赋予院属企业更多用人自主权,形成了编内编外循环、良性互动的人才引进格局。在引才过程中,我们注重与科研团队需求精准对接,强化校企合作,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建立常态化联系,拓展人才来源渠道。
(二)系统育才,搭建成长“快车道”。引进来是第一步,培养好才是关键。我们着力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培养体系。一是推行“导师帮带+项目历练”机制,鼓励青年人才牵头或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流域治理规划和技术攻关。例如,重点支持新进博士开展数字孪生水利技术研究,推动其入选卓越水利工程师(数字孪生水利方向)培养计划。二是科研部门搭建交流平台,连续举办“智水讲坛”,邀请院士、行业专家授课;组织科研骨干赴安徽、江苏等先进水科院所调研学习,开阔视野、启迪思路。三是依托4个省级水利人才创新团队和跨学科攻关小组,围绕流域综合治理、水网建设、数字赋能等方向开展协同创新,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评才,激活创新“内驱力”。评价机制是指挥棒。我们积极参与全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在职称评审、岗位聘期考核中,突出实际业绩和成果质量,淡化其他硬性指标。近年来,完成初、中、高级职称申报推荐近两百人次,坚持在编人员与编外人员同条件参评,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两次修订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实施方案,广泛征求意见,优化评分细则,强化实绩导向,树立了“干得好才能聘得上”的鲜明导向。
二、夯实“硬支撑”,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支点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干部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坚持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推动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全面提升,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一)强化政治引领,把稳思想之舵。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结合水利行业特点,院里组织赴洪湖瞿家湾、簰洲湾98抗洪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引导干部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根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提升专业素养,锤炼实干之能。围绕水利科研主业,各部门积极实施干部能力提升计划。一是开展专业培训,举办科研项目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水法规政策、内部控制等专题班,提升履职能力。二是强化实践锻炼,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重大工程、防汛一线、基层服务点(如水利专技顾问、“博士+”服务团)锻炼,选派多名干部参加专项挂职、援疆“小组团”和党校培训,在实战中增长才干。三是推动干部交流,优化干部资源配置,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我们健全考核机制,完善目标责任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在干部选用、评优评先中的运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
(三)优化队伍结构,激发队伍活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严格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近年来,协助院党委完成多批次科级干部选拔、转任工作,注重选用经过实践考验、担当有为的年轻干部和专业干部。针对长期存在的岗位职数限制问题,我们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汇报,2023年成功调整岗位设置方案,增加中高级岗位比例,并组织完成多轮专业技术岗位竞聘,近年累计70余人实现岗位晋升,一定程度缓解了晋升矛盾,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昂扬“精气神”,融合作风建设与人文关怀,凝聚支点建设合力
“抗洪精神”是湖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我们深刻认识到,人事工作既是管理,更是服务,必须将作风建设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营造奋发有为、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一)坚持以制度固本,筑牢作风根基。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铁规矩、硬杠杠。我们将作风要求嵌入人事制度全流程:在干部选拔中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履职尽责考核中明确对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的考核内容;在岗位竞聘中设置政治素质、作风品行的前置条件。同时,科室内部制定《人事科工作管理制度》,倡导“严谨、务实、高效”作风,要求每位同志学好政策、用活政策,做到依法办事、按章操作。
(二)强化服务意识,践行初心使命。人事工作事关职工切身利益,作风直接关系单位形象。我们努力在服务中转作风、树形象:在社保办理中,耐心解读政策,主动协调沟通,已实现全院在编职工全员纳入机事保,并追回垫付养老金;在职称评审中,竭力为职工争取“宝贵”评审职数,筛查政策依据,找寻佐证支撑材料,经与省水利厅及职改办反复沟通汇报,终于得以在全厅系统首次突破常规职数限制,为职工争取到破格申报职称机会,同时为职工提供政策咨询、材料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在因私出国(境)审批中,严格执行“一事一审批”,做到管理规范、服务高效。同时,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在服务群众中锤炼作风。
(三)注重人文关怀,提升幸福指数。坚持“以人为本”,将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凝聚人心的重要抓手。我们扎实推进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事务:全力争取职称评审名额,疏通晋升通道;精心组织新职工培训、荣誉退休仪式等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传递着组织的温度,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服务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是我们的光荣使命。院人事科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三维突破”战略部署,服务主责主业,锐意改革创新,以更高标准建强队伍、更实举措集聚人才、更优作风强化服务,为我院水利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湖北支点建设迈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