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传承抗战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发布时间:2025-09-24   来源:金浪公司   点击数:80  

(刘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金浪公司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学习抗战精神,剖析抗战胜利的深远历史意义。再次学习这段历史,并与大家分享,希望与大家一起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19世纪末,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当时的清朝,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而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中国战败,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获取大量赔款用以发展军事,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后日本作为八国联军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利用占领的俄国、朝鲜等作为跳板,进一步对我们进行侵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东北迅速沦陷。中国政府曾将希望寄托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国联的绥靖主义态度,让日本不再心存忌惮。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中日军队第一次全面对抗和较量,中国军人英勇抵抗,全国上下弥漫的亡国灭种情绪一扫而光,是十四年抗战的重要起点之一。此后,全国各界人士奋起抗日,中国共产党于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宋庆龄、沈钧儒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先放弃“反蒋抗日”,后提出“逼蒋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此后,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七七事变时,我国兵力约170万人,日本410万人;我国舰艇120艘,日本285艘;我国战斗机305架,而日本1600架,在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下,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勇敢战斗在最前线,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钢铁长城,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保持和维护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和尊严。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九三阅兵“狼牙山五壮士”“杨靖宇支队刘老庄连”等80面战旗迎风飘扬,革命先辈的热血、牺牲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犹如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闪现,让每个中国人热泪盈眶。“东风”“巨浪”“惊雷”齐登场,海陆空立体布防,一句轻轻的“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掷地有声,我国战略核威慑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以武止戈的历史智慧闪耀,因为这份力量将永远被用于维护和平。

读史以明智,知古可鉴今,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中国人民的抗战史是一部对日本侵略者的反抗史,更是一部伟大抗战精神的锻造史。和平,从来不是靠祈祷和抗议得来的。唯有自强,唯有不屈的斗志、唯有团结,才能克服发展路上的一切困难与挑战。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国家的发展、在水利事业的发展、在个人的发展中都闪闪发光,砥砺我们的品格,引领我们前进,给我们以无限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