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9)——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发布时间:2018-12-25   点击数:2177  

(刘中才)时光荏苒,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作为80后一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出生成长,可以说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大部分过程。回首人生走过的这三十几年,常常令我心情澎湃,泪流满面。感慨在这时光的剪影里,蕴含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一个普通的乡村,家乡位于长江边干堤外的一个垸子里。长江在我记忆里占有特殊的位置,那里有很多美好的记忆,有大片芦苇荡,有平坦细腻的沙洲,我常常和弟弟在那玩一整天。但是,关于长江的记忆并不都是美好的,夏季的长江是可怕。1996年长江流域发生局部大洪水,江水迅速升高。眼看着江水一天天接近子堤的堤顶,家乡人心惶惶。男女老少都被发动去守堤,夜晚堤上都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母亲连续多日呆在堤上防汛,无暇顾及我们。我和弟弟还有三四个表兄弟被紧急转移到地势较高的舅舅家,远在外地的父亲每隔几个小时就要紧张地打电话回来询问洪水情况。虽然乡亲们多日严防死守,在无情的洪水面前堤防最终还是失守。河水夹杂着泥土、石头、草芥汹涌而出,良田、房屋转眼成为泽国,河面上漂浮着无数树木,家具,还有动物尸体。站在高处的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彻底被震撼了,洪水成为我刻骨铭心的记忆。两年后的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洪水,家乡再一次被淹没。这一年,我见识到了解放军、生死状,见识到了更坚强的力量和更大的牺牲。

在没有发生大洪水的年份里,生活也没有因此变得更加轻松。加固堤防,老家称之为“挑坝”,疏挖渠道,老家称之为“挖沟”。挑坝挖沟,都是出工分,这都是每年必须要做的,而且占据了大部分农闲的时间。早上四五点天还未亮,村里的喇叭就开始广播,催促大家赶紧带上一天的干粮和扁担铁锹去集合。集合完毕,就要徒步赶往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地方去挑坝挖沟,直到晚上天黑以后才能回来,到家就已经八九点了。父亲常年在外,这样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的身上。每天广播还没响,母亲就已经起床,开始准备一天的干粮,还要准备我和弟弟一天的饭菜。母亲走后,七八岁的我就要一整天在家照顾五六岁的弟弟,中午在家还要生火热饭菜。傍晚以后是不敢呆在家里的,因为家里太黑了。我和弟弟只能搬个竹床出来坐在门口数星星。夏天蚊子多,就只能生一堆烟熏,常常还是一身包。待到母亲疲惫的身影出现在远处的夜色中,我和弟弟就赶紧飞奔过去,一人接过扁担,一人接过铁锹,拉着她赶紧回家。然后我们就有晚饭吃,待母亲洗完衣服大家可以去睡觉了。第二天,又是同样的日子重复。

200361日,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这标志着工程正式进入收获期,防洪发电等各项效益将逐步显现。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母亲激动的说太好了,早就盼着这一天,以后咱们家再也不会被淹了呢!其实那时我们家已经举家迁往黄石了,只是那养育我们的故乡一直都是我们的牵挂。电话里,父母又是和在老家的舅舅伯伯们好一顿热聊,大家纷纷感慨国家发展越来越好了,希望三峡工程早日建成,就不用担惊受怕了。

2006年以后,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正式取消。听老家人说已经不用出工分了,也不再要求大家挑坝挖沟。家乡的年轻人纷纷在外面读书工作,年纪大的也都趁着农闲出去打工,。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房子越来越漂亮了,马路越来越宽敞了,汽车也越来越多了。

近年来,国家在水利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我作为了一名水利工作者,亲眼目睹了水利事业快速发展。一道道堤防焕然一新,有效预防了洪水灾害。一座座泵站拔地而起,各地防洪排涝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一处处水库山清水秀,很好的发挥了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

时光流转,世事变迁,当年的洪灾和困苦已经成为历史,这所有的变化都因归功于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创新。我相信,我的家乡在历经苦难后,一定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奋勇向前,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我国的水利事业,也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